本页是<六安舒城第二中学>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六安舒城第二中学

阅读:0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7 00:36
单位介绍
1969年,在十年动乱的形势下,舒城师范被撤销,教职员工及校产分流到杭埠、舒茶、杜店、查湾等地改办普通中学。1972年,根据当地县革命委员会的有关指示,在原“舒师”旧址筹办“舒城第二中学”,并于翌年春季招收初一新生,设三个班,计180名学生。同时,将反帝(一小)、反修(二小)、东方红(附小)、育红(三小)等小学的初中班初二学生并入该校,设六个初二班,336名学生,两个年级共516名学生,于1973年3月19日开学上课,于是舒城二中应运而生。1973年秋,为适应当时形势,学校在城北一公里外建立起13亩农场,以供师生学农。  1974年春,学校招收初一新生4个班,共232名学生。  1975年元月,根据县革委[1975]001号文件下达的春季招生计划,该校招收初中生248人,设4个教学班;同时,开始招收高中生,设4个教学班,有194名学生。  1976年,初中招生4个班,共256名学生。高中招生2个班,共121名学生。  1977年秋季,国家恢复大、中专招生考试制度,改春季招生为秋季招生。初一新生也同时恢复考试录取制度,该校教育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当年招收初中学生416人,设8个教学班,高中招收310人,设5个教学班。但是,由于十年动乱对教育战线的严重破坏,加之师资方面的原因,二中教育仍然处于低谷。  1978年,初中招生233人,设4个教学班;高中招生224人,设4个教学班。  1979年,初中招生237人,设4个教学班;高中招生218人,设4个教学班。  1980年,初中招生241人,设4个教学班;高中招生112人,设2个教学班。  1981年,初中招生334人,设6个教学班;高中招生123人,设2个教学班。  1982年,初中招生247人,设4个教学班;高中招生121人,设2个教学班。  1983年,初中招生340人,设6个教学班;高中部改招职业班,招生2个班,计118名学生,学制三年,为社会培养初中级技术管理人才和劳动后备力量。  1984年,学校招生351人,设6个教学班;高中2个班,计107名学生。  1985年,学校招生270人,设5个教学班;高中2个班,计124名学生。  1986年,初中招生269人,设5个教学班;同时为适应教育结构的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二中职业班停止招生,将二中的职业班改为普通高中班。当年招收2个普高班,计122名学生。  1987年,初中招收6个班,计251名学生;高中招收2个班,计126名学生。  1988年,初中招收4个班,计237名学生;高中招收2个班,计116名学生。  1989年,初中招收2个班,计112名学生;高中招收2个班,计107名学生。  1990年,初中招收4个班,计246名学生;高中招收2个班,计136名学生。  步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舒城二中开始稳步发展。1991年,在校学生达954人,设初中班13个,高中班6个,是年中考,28名学生被六安一中或舒城中学两所重点中学统招录取,占当年重点高中招生计划的近1/6。原来被视为丑小鸭一般的舒城二中,开始进入世人的视线。当年初一招收新生,很大一部分小学毕业生的志愿填报的是舒城二中。由于学生数的不断增加,原有的教室再也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只好在教学北楼的西头接附三间三层,共243平方米,于次年投入使用,暂时缓解了教室不足的矛盾。  1991年底,为解决学校资金问题,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兴办了生产地板蜡的小型工厂。后因产品、销路等问题,小工厂停产。  随着学生家长对二中的信任程度不断提高,学生数的不断增加,学校对教学工作也格外重视,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1993年11月,安徽省举行初三数学联赛,我校王韬同学以满分140分的优异成绩,获得省一等奖,另外有12人分别获省二、三等奖。舒城二中引起人们广泛注目,舒城人民开始对她另眼相看。1994年中考,舒城二中39名同学被六安一中或舒城中学统招录取。1995年中考,张艳艳同学总分居全县;1996年中考,王兆华同学总分居全县;1997年中考,陈刚同学总分居全县。另外,单科名大部分被舒城二中夺得。这一系列事实,进一步验证了舒城人民的眼光是正确的。从此,舒城二中开始步入良性循环,并正式得到兄弟学校和全体舒城人民的。  1994年8月,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加快现代化教育的步伐,学校贷款15万元,率先建成全县个起点较高的标准化微机室,内装单显386工作站30台,186彩显服务器一台,采用NOVELL网,开始对在校生进行计算机教育教学尝试,先期为全县中、小学培训了47名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师,8月面向社会开展短期培训。    2008年,二中初一人数达到新高,设置22个教学班,1910人左右。二中拥有现代化教学大楼四座,分别命名为:“致远”楼、“天一”楼、“悦知”楼。这些都为二中实现现代化教学,走进新课程和教育创新创造了条件。二中初中虽然发展迅速,但高中仍然没有起色。1994年,高中招收学生119人,设2个教学班,其中1个职高综合班。1995年,初中招收学生346人,设5个教学班。高中仅招收73名学生,设2个教学班,其中还包括1个职高综合班31人。1996年,高中招生84人,设1个普高班54人,1个综合班30人。1997年高中招收105人,设2个教学班,其中1个综合班19人。1998年,高中仅仅招收65人,普高班和综合班合并上课。1999年,招收高中生97人。2000年招收高中生仅57人。2001年,招收90人。由于学生数太少,这几年都是把普高班同综合班合并上课。  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教学线教师的辛勤劳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依赖于办学条件。1996年,为解决教师住房问题,学校决定拆除原大礼堂和食堂,兴建1#住宅楼。1#住宅楼建筑面积2686平方米,三个单元,五层,一次性解决30户教职工的住房问题。1997年底,舒城二中有史以来的幢教工宿舍楼落成,教工们次住进了由学校提供的住宅楼房,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被调动起来。  随着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中考升学率一年比一年高,初中新生入学率持续增长,学校教学用房严重不足。因而兴建教学楼,增加教学用房迫在眉睫。1998年秋,学校拆除了原大门楼,投资10万元修建了新大门。紧接着,拆除原平房实验室,动工兴建教学南一楼,建筑面积1986平方米,于次年秋季投入使用。  进入21世纪,二中的发展驶入快车道。2000年中考,有61名同学被省地重点高中录取。当年舒中初中停止招生,城区小学毕业生95%以上志愿填报舒城二中,大部分三个志愿都填报二中,就连一批农村小学毕业生的志愿也填报了舒城二中。2001年,我校初一录取新生12个班,计986人。同时录取了一批农村小学毕业生。舒城二中已成为全县小学毕业生向往的学校。为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2001年暑假,学校投入20多万元,将教学北楼维修一新,并拆除东面的老式厕所,新建一幢冲洗厕所。  2001年底,为解决办公问题,学校投入十余万元购买了学校西边一栋两层小楼民房,约190平方米,经改造后作为办公室。岁末,在县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学校完成了校园规划总图和结构图讨论稿,并书面报告县委、县政府。2002年4月1日,县委、县政府、介绍及有关部门领导,亲临舒城二中考察,并结合我校实际,在县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上通过了舒城城区实施校园改造的决议。2002年7月12日,县城区综合改造工程指挥部,正式下达了城政【2002】2号文件《关于二中危平房改造的批复》,2002年7月5日,县建设局以舒建【2002】40号文件批准了《关于舒城二中校园规划的批复》。2002年8月,通过招投标,2812平方米的教学南二楼由安徽华力公司中标兴建,拆除原教工宿舍平房,于8月28日正式开工,次年5月竣工,秋季开学即投入使用。同时兴建812平方米的教学南二楼的副楼,拆除西边的原老式厕所,新建一幢冲洗厕所。拆除原两栋平房教室,修建花园草圃。这样,扩大了学生活动空间,原本连课间操也无法进行的二中,现今有了512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进一步优化了教育环境。在兴建教学南二楼的同时,2#教工宿舍楼由城北公司中标,于2002年10月开始施工,2003年8月完工,建筑面积2998平方米,30户教工搬进了新居。至此,舒城二中危平房改造一期工程顺利完成。  2002年5月,学校投入4.3万元购买了学校南面西侧占地面积120平方米的宋氏房屋。  2002年10月,学校还投入20万元用来购买变压器、建配电房、埋地下电缆等,完成了线路改造工程。  截止2002年11月,学校教学用房建筑面积已经达到7675平方米。  2003年2月,校原门面房发生火灾,学校经过努力争取,得到县有关领导同意,于2003年8月重新建门面房712平方米,次年4月建成投入使用。  2003年8月,经协议,投入13.8万元购买了位于学校西边占地面积280平方米的段氏住宅,经维修后作为男生宿舍。  2004年4月,动工兴建了3#住宅楼,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24套住房,于2005年6月竣工,总造价130万元。  2004年5月,动工兴建了4#住宅楼,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36套住房,于2005年8月竣工,总造价200万元。  2005年5月动工,于同年9月竣工,兴建了多媒体报告厅,占地面积220平方米,总造价30万元,300座位。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  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高一级学校输送的毕业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四有」新人。

舒城二中的校训

主动和谐求实创新  即具有伟大理想和爱国情怀,放眼未来,立志成才,在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中成为成功者。

舒城二中的教风和学风

教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学风:家庭做个好孩子学校做个好学生社会做个好公民  “以人为本促发展,与时俱进铸辉煌”,教风和学风是校风的具体化,是校风的注释和充实随着学生家长对二中的信任程度不断提高,学生数的不断增加,学校对教学工作也格外重视,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1993年11月,安徽省举行初三数学联赛,该校王韬同学以满分140分的优异成绩,获得省一等奖,另外有12人分别获省二、三等奖。舒城二中引起人们广泛注目,舒城人民开始对她另眼相看。  1994年中考,舒城二中39名同学被六安一中或舒城中学统招录取。  1995年中考,张艳艳同学总分居全县;  1996年中考,王兆华同学总分居全县;  1997年中考,陈刚同学总分居全县。  2002年中考,该校翟魁、陈墨源两同学总分并列全县名,重点高中录取人数占全县统招计划的1/5,并获得所有单科全县。当年初中招收新生13个教学班,共987人。不仅初中升学率连连获得突破,尤其是学科竞赛更是成绩突出。2002年,经市教研室有关专家评定,舒城二中参加省市各科竞赛成绩均列六安市前茅。当年省学科竞赛,邓璠同学一人夺得语文、物理两科省一等奖,另有董冬、郭亚若分别获得数学、文学艺术品大赛省一等奖,徐舒、周楠等50名同学分别夺得省二等奖、三等奖,这些教学成果无疑为舒城二中增添了无限光彩。  2003年中考,徐舒获得总分名。全县总分前30名,该校占25名,并获得所有单科全县名。省示范高中上线人数231人,占全县省示范高中统招计划的1/4,当年该校录取初一新生1130人,设14个教学班。由于学校声誉的提高,高一新生录取人数也开始增加。当年录取高一新生201人,开始设重点班,正式启动高中发展计划。  2004年中考,陆杰总分全县名,全县总分前10名,该校占9人,同时获得所有单科全县名。当年录取初一新生1038名,高中新生263名。高中继续设重点班,发展高中的计划进一步体现。  2005年,中考全县前十名该校占9人,方旭同学夺得全县,全县前100名该校占72人,350名学生被省示范高中录取。高考本科上线5人,专科上线为47%。同年9月,高中录取新生422人,初中1260人。至此,初中在校生为3500余人,高中820人。  2005年,该校荣获“全国读书活动全国组委会特等奖”,初一学生王原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授奖仪式。  2009年,舒城二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推进素质教育,舒城二中初一年级广播体操(舞动青春)比赛为全县中小学全面推广第三套广播体操工作提供了示范,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不时引来观众的阵阵喝彩;参赛同学们饱满的情绪,昂扬的姿态,展示了舒城二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感染了在场的所有观众。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舒城二中注重对学生各种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该校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抓手。在近进行的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该校学生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举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读书演讲比赛中,董倩同学获得一等奖,朱彦君、张晓磊同学获得二等奖;张丹丹同学获得全县中学生“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第二名;王珊同学获得全县第四届书信文化活动特等奖;朱彦君同学获得央视英语风采大赛安徽赛区夺得安徽省语音奖,市一等奖,省二等奖。在六安市信息学竞赛中马平川、李文杰、袁鸿凝组成的舒城代表队获得市一等奖,许卓燃获市二等奖;在全县未来之星少儿才艺大赛中,胡伟清同学获得少儿舞蹈一等奖。  2010年在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举办的“辉煌六十年”读书演讲比赛中张丹丹同学和万成果同学获得一等奖。近年来,舒城二中在县委、县政府及主管部门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励精图治,求实创新,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艰苦奋斗,取得了跨越性的发展。在方兴未艾的教育形势推动下,该校将继续努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内部管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旨,以教育研究为突破口,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把二中办成一个现代化的市级特色学校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
单位地图